4月10日至11日,李霞名师工作室语文学科研讨活动于临汾一中第一附属学校鹅湖会堂展开。此次活动既是名师工作室深耕课堂的匠心呈现,亦为区域语文教育搭建了理念碰撞、经验共生的优质平台,让每一位参与者在观课之妙、研课之思、论课之辨中,照见教学相长的真谛,触摸语文教育的温度与深度。来自襄汾、侯马、翼城、尧都区等十余所学校的骨干教师以及李霞名师工作室永和县名师培训基地的语文名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三课研讨寻真意
共探教学新路径
以课例为媒,在思想碰撞中探索语文教育的真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洪山区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能手郑玮老师用幽默的语言、精妙的设计带来了一节妙趣横生的语文课《白鹅》。郑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明贬实褒”这种写作手法的独特韵味。
临汾一中第一附属学校刘芮宏老师以“改变”为主线,带领学生走进小蜘蛛的三次开店之旅。通过“自主朗读—默读勾画—小组探究”的阶梯式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改变,在对比中领悟“只图简单”的思维误区。课堂创设多元互动场景,从“读故事”到“悟道理”再到“解问题”,每个孩子都是课堂的小主人。
翼城县北关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吉振娇老师借助3D情景导入,以雨来纪念馆展厅视频开启探索,带领学生走进“小英雄雨来”的世界。通过回忆短文章阅读法,化难为易,长文短教,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列小标题把握内容。这堂课不仅完成展厅“布置”,更在学生心中播下红色种子,激励课后继续探寻英雄故事,让红色基因在阅读与思考中传承。
精研课例探新知
巧论教法启新思
评课不仅是对精彩课堂的复盘,更是教育智慧的碰撞。名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对三节观摩课分别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他们深入结合课程标准,细致分析教学目标,科学评价教学设计,从课程的整体设计到教学的细节处理都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和宝贵的教学建议,与现场教师产生强烈共鸣。在场观摩教师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做课教师教学理念的高度认同以及学生精彩表现的赞扬,同时表达了对参加此次活动的深刻感触!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霞老师从新课标着眼,深入解读教材,指出新课标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要把握语文教学的核心,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夯实五大关键点:立足“语言文字运用”、强化“阅读与表达”双主线,渗透“文化传承与审美教育”,激发“学习兴趣与思维活力”,践行“学生主体,因材施教”,既要扎扎实实练好字词句篇,又要潜移默化滋养心灵成长,最终让学生爱上语文、会用语文、受益终身。
扎根生活启思维
深研读写促素养
华师附小语文教研组组长郑玮老师针对当前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通过展示分享本班“漂流日记”相关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行动路径,也深刻地阐述了写作教学应该扎根于真实生活,指向思维发展的创造性实践。讲座生动诠释了小学习作教学的新思路,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切实提升习作水平方面为参与教师指明了方向。
山西省教学能手,国赛特等奖获得者、翼城县北关小学的闫小爱老师带来专题讲座,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维度深度解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策略单元。她强调,阅读能力是学习根本,是必备生活技能,能推动从浅表到深度阅读转变,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闫老师建议教学目标层层递进,树立整体观,让阅读策略教学指向核心素养,助力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的成长是教育改革的起点,更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新课标落地”的教育背景下,本次语文学科研讨活动不仅是学科教学经验的共享平台,更为区域教师实现专业蜕变、呼应时代教育诉求搭建了重要桥梁。秉持以“研”促“教”、以“教”引“思”的理念,名师工作室将引领一线教师在理念更新、技能精进、文化自觉中筑牢育人根基,成为教育改革浪潮中主动破局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