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千里
亲人再度如约而至
血脉相融
七秩七载情意绵长
今年的5月17日,是临汾解放77周年纪念日。16日下午,临汾旅官兵受邀重回先辈用生命捍卫的热土,参加纪念活动并组织参观见学。
当他们走出临汾民航机场航站楼,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提前准备了鲜花和条幅,热情欢迎亲人“回家”,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临汾旅官兵的脸上。

为更真切感受临汾变化,了解临汾历史,亲眼见证先辈曾浴血奋战的热土如今取得的飞速发展,一行人先后走进临汾市博物馆及临汾古城墙,感知厚重文脉与红色热土交融的魅力。

在临汾市博物馆远古足迹展厅,数万年前的历史犹如一幅画卷在大家眼前徐徐展开,一件件文物诉说着历史感与厚重感。在最早中国展厅,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滋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在岁月的滚滚洪流中踔厉奋发,大家纷纷感叹,“这不仅是一次情感上的回家之旅,更是一次根脉上的寻根之旅。”

在晋霸春秋展厅,官兵们穿梭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之间,仿佛当年战场上金戈铁马的撞击声还在耳畔回响,诸侯们纵横捭阖的雄姿在眼前展现。这一段段发生在平阳大地上的、被写进史书的历史,也告诫着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在千秋平阳展厅,灿若星河的临汾文化再次征服大家,流传千年的指尖记忆、经久传唱的戏曲、亘古不变的民间艺术等,都让临汾旅官兵对文化临汾、古韵临汾、厚重临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孔祥和5年前从临汾应征入伍,如今是临汾旅的一名基层官兵。他直言:“此次回家参加临汾解放77周年纪念活动,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而且家乡人民特别热情,我们感到很温暖。我能感受到临汾拥军爱军的浓厚氛围以及军民鱼水情深的深厚情谊。”孔祥和离家5年,期间回家次数很少,此番回家,他对临汾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欣喜又震惊,“临汾变化特别大,城市变得很新,多了很多座高架桥以及公园,尤其是这个季节,走在城市街道特别舒服惬意,并且处处可见双拥共建的宣传标语,同行战友也纷纷夸赞临汾特别美、特别温暖,这让我很骄傲,我会好好在部队埋头苦干、建功立业,树立好临汾好男儿形象,赓续红色基因,继续书写新时代的临汾旅精神。”

因工作原因,临汾旅基层官兵万里想这些年多次到访临汾,用他的话说,“临汾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在万里想眼中,他看到了临汾城市的日新月异,看到了城市建设的日趋完善,也感知到了这方土地上群众的热情与幸福,“我们每到一个地方,临汾老百姓都会特别热情地问候,得知我们是临汾旅的官兵,更是关怀备至,这份感动和情谊,让我们的脚步不断走向这里,来到临汾就是‘回家’。”
七十七道年轮刻进古槐,七十七级台阶通向星空,七十七年斗转星移,如今的临汾以厚重文化做底,将古韵与新潮完美融合,城市街景、城市文化建筑均呈现出蓬勃生发的昂扬姿态。

临汾旅官兵置身气势恢宏的临汾古城墙下,当年烽火岁月中的残垣断壁,如今焕发新颜巍峨挺立,也足以说明一代代临汾儿女,用实干苦干埋头干,将先辈用热血与生命捍卫的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基层官兵吴敏敏抚摸着古城墙的一砖一瓦感慨道:“77年前,临汾旅的先辈在这方土地战斗,77年后,我们临汾旅的年轻官兵重访这里,走他们走过的路,替他们看一看已然处处涌动着生机活力的新临汾,这也增强了我对部队历史荣誉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暖风拂面,城墙下、广场上,三五市民围坐一起唠家常,不远处还有数十名市民自发跳着欢快的广场舞,幸福感扑面而来。“从临汾市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就能真切感受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幸福感十足,也期待这里发展越来越好。”基层官兵杨岚为临汾送上祝福。
山河为证,攻坚精神永不褪色;日月可鉴,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光荣的临汾旅,不朽的临汾攻坚精神,已经成为了一代代临汾人的基因密码。如今,77年过去,临汾旅官兵再度“回家”,这份跨越千里的情谊,也必将激荡起更加耀眼的火花。
来源:临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