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8月16日,百名青年博士河东行暨“运城人才周”活动拉开帷幕。
活动中,运城学院发布的学科建设及人才引进需求,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的“高地”,运城学院在此次活动中收获了什么?近年来,运城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人才政策对运城学院人才工作有什么影响?运城学院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方面又做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运城学院校长岳澎。
在岳澎看来,此次活动是我市积极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部署的运城实践,是奋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具体落实,必将为运城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为全市“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建设提供强力的人才支撑。
人才高度决定大学的高度,人才强校是运城学院坚定不移的战略抉择。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运城学院始终秉承“扎根河东、乐于奉献、与时俱进、勇于争先”的办学精神,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追求,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此次活动为运城学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宣介平台,为运城学院与优秀人才、兄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搭建了一座共话合作、共筑友谊、共谋未来的桥梁,扩大了运城学院的“朋友圈”,为运城学院实现再次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人才支持。
岳澎说,运城学院的发展,始终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与城市发展携手共进。运城学院的每一步成长、每一点成绩都来之不易,靠的是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学校教职工的辛勤耕耘,也离不开全市干部群众的不懈支持。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出台系列文件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保姆式”服务,特别是将运城学院纳入人才政策支持单位,以实际行动礼遇人才、厚待人才,增强了该校各类人才的向心力、归属感、获得感,有力地稳定了人才队伍,确保人才能心无旁骛地工作和产出优秀成果。
岳澎告诉记者,近年来,运城学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创新推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工作制度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着力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引进工作总体来说有三方面的提升。
一是人才总量得以提升。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教师309人、硕士学位教师752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达88.56%;拥有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三晋英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31”领军人才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1人。
二是人才成果产出得以提升。近年来,学校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9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社科基金9项、教育部项目9项;发表高质量论文687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项;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学校科研经费总额连创新高,累计承担横向项目1991项。
三是服务地方能力得以提升。近五年来,运城学院聚焦地方产业发展所需、明确科研攻关所向,先后获批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项,组建了黄河文化生态研究院、山西省运城盐湖保护利用研究院等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努力为推动山西“三区三地”建设、为运城“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建设和十大重点产业链发展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撑。
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运城学院始终坚持“城校共生、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办学思路,实施“聚焦一河一湖,服务三文三业”的发展战略,多措并举服务促进运城高质量发展。
按照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组建了山西省黄河文化生态研究院、山西省运城盐湖保护利用研究院、永乐宫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运城盐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点科研平台;
聚焦山西省农业“特”“优”发展战略,组建了特色农产品加工实验室、特优农产品梯次高值利用平台、特色果品品质调控与应用实验室;
围绕山西省信创产业发展需求,组建了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工业自动化产业技术研究院、数据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立足运城混凝土外加剂、特色农产品、智能制造、黄河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组建了一批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运城学院还先后与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运城制版集团、山西瑞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长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锐倍特超硬刀具有限公司等110余家行业企业签署协议,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坚、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人才培养与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连续多年开展“百名博士入企业、百家企业进校园、百项课题大攻关”活动,与企业深度融入、高度共赢,合作效果显著。
岳澎表示,未来,运城学院将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环境,包括创新管理机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竭尽所能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让每一位优秀青年人才都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举全校之力为助推运城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