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州关帝祖庙、永乐宫、福胜寺等国产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取景地,成为四方游客打卡的热点;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充分彰显盐文化魅力,连日呈现“人从众”模式;许多游客秉持“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的理念,排队走进运城博物馆探索历史本源,寻找文明密码……
今年国庆期间,我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分别刷新纪录,一时间,线下集章打卡的新颖玩法迅速流行,崭新的非遗文创产品不断拨动年轻人的心弦,“盘下,当纪念品”成为旅游圈子中的热词。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不仅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更让传统文化的魅力璀璨绽放。
文脉连绵,弦歌不辍。近年来,我市立足深厚的文化资源禀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重从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在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的同时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活力,文旅产业创新创造活力愈加澎湃。
文化遗产:借助先进科技,既助力文物“永生”,又实现活化利用
国庆期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绛县稷益庙首次对外开放,众多游客闻讯而来,争相一睹古建与彩塑的风貌,尽情体验国宝的震撼冲击。稷益庙周边环境系统整治和传统建筑修复维护,是我市推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整体性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文保部门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插上“翅膀”。10月9日,永乐宫壁画修复成果展开展,三清殿《朝元图》壁画一展八百年前最初的风采。永乐宫、解州关帝祖庙、广仁王庙等5家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被省文物局确定为国宝级活化利用试点单位以来,分别实施了多项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开展了数字化保全工作,研学课程与研学体系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借助数字技术,“云上”运博推出“晋地宝藏——地质矿产标本展”“枕月眠云——山西古代陶瓷枕精品展”等展览,既让文物馆藏等文化遗产实现了“永生”,又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共享博物馆的最新成果,为文化遗产的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提供了更多可能。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入口大屏幕实时更新数据:天气实况、预警、实时游客量……一屏之上动态尽在掌握。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活化文物保护利用方式,先后出台《运城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方案》《运城市“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办法》,进一步提升文物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系统全面的体制机制保障;编制完成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禹王城遗址、绛州文庙等12个国保单位的整体保护规划;做好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申报工作,运城博物馆、关公文化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文旅融合:加强创意策划,既丰富旅游业态,又优化游览体验
夜幕降临,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内人头攒动,节目精彩纷呈——10月2日至8日的每个夜晚,《康熙巡游》等特色节目准时上演,《宋韵·南风歌》呈现出震撼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在游园中移步换景,重温历史故事,感受文化魅力。
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着重从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不断丰富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大力提升文旅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山西省旅游热点门户。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文旅战线硬件建设捷报频传: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达到5A级景区创建标准,运城盐湖景区完成全面改造,盐湖生态湿地公园等一批精品文旅项目建成开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自驾旅游体系不断完备。
在硬件设施提档升级的同时,我市注重加强创意策划,使旅游业态更加丰富。春节期间,我市精心推出“我在河东过大年”系列年俗活动;“五一”假期,我市开展了60项文旅活动,排名“全国最受欢迎的小众旅游目的地”第二;“水上列车”“盐湖006号灯杆”持续“出圈”,东湖农贸市场成为网红打卡点;“文博热”持续升温,文博场馆纷纷上新展览、举办特色活动、提供优质服务,丰富展陈手段和社教活动,推出沉浸看展、文创产品日、情景剧等新玩法,让广大游客沉浸式逛展,领略河东文化魅力;文旅部门提前向社会公布各景区及各县(市、区)精心举办的各项活动,以智慧化、人性化、细致化的服务优化观众的游览体验。
游运城、看盐湖,完成假期“旅游作业”,已成为不少游客的共识。国庆期间,我市各景区推出沉浸式巡游仪式、情景互动表演、机甲表演、通关文牒打卡等主题文旅活动,以特色化、沉浸式体验、互动性强的优势为广大游客所推崇。数据显示,全市国庆期间累计接待游客517.53万人次,旅游消费总收入达32.14亿元,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纷纷刷新纪录。
非遗文创:加快融合发展,既激发发展活力,又好看好玩好用
国庆期间,绛州鼓乐队在绛州署景区演奏《鼓韵龙腾》曲目,吸引了不少来自南方的游客围观,感受国家级非遗激昂向上的节奏、冲破云霄的气势。在忠义街非遗雅集街,掐丝珐琅摆件、木版年画等非遗产品广受欢迎;在永乐宫景区,非遗展销处人气火爆,芮城布扎等非遗产品销量可观……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通过举办非遗集市、非遗展示展演、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全方位展示非遗文创的魅力;组织举办了运城非遗文创新品推介暨“国宝出彩 运城礼物”非遗市集活动,通过“非遗+潮流”“非遗+创意”“非遗+旅游”等创新方式,让非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各景区结合旅游资源,举办非遗进景区活动,将非遗技艺或元素转化为旅游特产,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和活力。各县(市、区)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庙会、戏曲演出、非遗展演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在创新“非遗+”方式的同时,我市注重非遗传承人培育和非遗产品创新。竹编纯银茶具、垣曲布艺手绘、“印象龙门”文创、鱼跃龙门胸针等非遗产品将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结合,具有鲜明的运城特色,展现出河东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创造下,一批老技艺、老手法、老传统开始好看、好玩、好用,在年轻人群体中广受欢迎。
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旅融合发展,再到非遗文创……我市已经接住的旅游“泼天流量”充分说明,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路,不仅可以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也必将点燃文旅长红效应,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新活力,谱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