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我好像不太擅长向别人寻求帮助。”
“向别人求助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技能,它不仅能帮助你解决问题,还能加深人际关系。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太擅长,这里有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
在今天这个人工智能时代,智能科技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更走进人们的情感世界,成为大家的情感陪伴。从小品《机器人趣话》到电影《非诚勿扰3》,人工智能情感陪伴话题频繁出现在文艺作品中,让人们不禁思考:在真人和人工智能之间,我们的情感该何去何从?
除了看电影、追恋爱综艺、玩恋爱游戏,不断推出的陪伴型AI机器人或各类AI应用软件在今天也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有人把它当作知心朋友,分享喜怒哀乐,吐槽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有人通过与人工智能的聊天,获得类似心理咨询的服务体验。
相较于任务导向型AI机器人相比,陪伴型AI机器人的主要功能是与用户进行情感交流,它们更像是一个倾听者,可以无条件陪伴在用户身边。很多网友反映,之所以选择与AI聊天,是因为很多时候,现实中的朋友、家人都忙于生活和工作,面对压力时,保持自我情绪稳定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很难再心平气和地倾听他人的困苦。
近年来,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2023年发布的一则《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中可以发现,面临工作、婚恋压力的年轻人对心理咨询服务存在大量需求,“横空出世”的陪伴型AI机器人正满足了部分年轻人的需求,成为他们寻求情感支持的途径之一。
有相关研究学者指出,情绪的及时回应、舒适安全的对话环境、拟人性的共情能力是陪伴型AI机器人吸引用户的三个重要方面。对于渴望得到及时反馈的年轻人来说,AI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排解情绪的渠道,它的秒回也减少了得不到回应的失落。在现实生活中,向他人倒苦水、表露负面情绪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评价,AI则一般会保持中立客观,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而人性化的回答和幽默、鼓励等方式在增强人机互动感的同时,也让人在聊天中放下包袱,心理得到疗愈。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再智能的AI,也不可能替代真实的交流。社会学家雪莉·特克尔在她的著作《群体性孤独》一书中曾提到:“我们和机器人谈情说爱、与智能手机难舍难分时,我们通过机器重新定义了自己,也重新定义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出于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我们与机器人的关系正在升温,我们在网络上与他人联系越来越紧密,却变得越来越孤独。”作者也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既要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能摆脱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的好处;另一方面,要更多地与朋友、亲人坐在一起,面对面地谈话、讨论。
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年轻人求助于科技,以寻求一种既可以让他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我们与机器人进行情感交流,但实际上还是渴求与人的交往,因此,我们并不能将它当作真正的聊天去进行,与AI相处永远无法真正取代真实社会的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