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闻喜县北垣阳光正好,黄土高原被映照得颇具生机。在阳隅镇瓮村,梯田层层叠叠,连片的果树上,一个个“红果果”缀满枝头,宛若画卷。
时下,瓮村的果农正忙着在果园里采摘苹果,外地来的客商们忙碌在田间地头,一派苹果收获的繁忙景象。年过50岁的果农董元枝正在采摘苹果,老伴儿在一旁给苹果装筐。
“今年的苹果已经被北京客商全部订走了,就今天早上的事,苹果摘完直接装筐拉走。”董元枝的脸上笑开了花。今年的好收成,一方面是因为瓮村苹果品质好,另一方面,也离不开阳隅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阳隅镇党委、政府针对过去阳隅苹果知名度低、没有品牌价值、产业链条短的缺点,坚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做强做精做大阳隅苹果品牌,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阳隅苹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苹果树下走出“致富路”
10月28日,车子沿着北垣的丘陵转了好几圈后,终于抵达瓮村。放眼望去,良田沃壤,瓜果飘香。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成片的苹果林。一列列整齐的果树被菜畦隔开,红彤彤的苹果掩映在绿叶中,煞是可爱。
瓮村的果农,一部分在采摘苹果,一部分在自家院子忙着给苹果装筐。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们陆续赶到瓮村,和果农们一起忙得不亦乐乎。
“这些苹果从地头采摘下来就直接装筐了,一车是1万公斤。我们大概能拉走15万公斤,一半入冷库,一半直接进入市场了。”天津客商陈振华笑着说。
“瓮村苹果糖度高、果型好、亮度高,条纹粗长,好看又好吃。我们在这里收购苹果的价格是一公斤5元,比其他地方要高0.6元。”万荣客商高文岗说道。
苹果甜,瓮村老百姓的日子更甜。
在村民董建果的院子里,成筐成筐的苹果堆满了小院,“朔州客商把我家8亩苹果全订走了,现在摘了有一半,装完筐就要拉走了。”董建果笑容满面。
阳隅镇位于黄土高原、峨嵋岭腹地的稷王山下,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具备世界公认的优质苹果生长条件,是优质苹果的最佳生态种植区,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因而,阳隅苹果具有色泽鲜艳、果型端正、皮薄脆甜、水润无渣、硬度大、耐贮运的特点,深受市场欢迎。目前,阳隅镇苹果种植面积433.33公顷,年产苹果1800万公斤。
在阳隅苹果中,尤以瓮村苹果为最。瓮村的苹果种植产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近年来,在阳隅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瓮村持续延伸苹果产业链,立足品牌特色,优化生产结构,着力发展苹果加工业,采取“统一培训、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加强合作,带动村民增收。
如今,瓮村苹果种植面积80公顷,年产量200万公斤。将苹果树称为瓮村的“摇钱树”,毫不夸张。苹果树下,瓮村村民逐渐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的致富路子。
“链”动苹果产业新未来
在致富道路上,阳隅人干劲越来越足,同时,镇上年轻人的身影也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为阳隅镇的苹果产业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坚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阳隅镇立足苹果产业,认真谋划,建设了水果保鲜库、鲜果冻干基地,一方面,满足消费者对水果的仓储保鲜要求,解决了一部分鲜果的销售问题;另一方面,对苹果、山楂等鲜果进行深加工,将鲜果加工成冻干片,延长了“苹果”产业链条。
“这里总共有6个保鲜库,主要储存的是苹果、柿子、梨以及中药材。这不,早上刚刚才入库了几万斤的苹果。不仅可以解决水果保鲜问题,还能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同时,每年还能为笃行村、小张村、北宋村的村集体经济带来增收。”阳隅镇水果保鲜库负责人柴俊晓说。
在该水果保鲜库,年轻人的身影为这里带来了许多活力和生机。
“我们将苹果加工成冻干片,每年可加工苹果100万公斤,主要销往陕西、河南、安徽、四川、辽宁等地。一方面延伸了产业链条,另一方面还可为阳隅镇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为瓮村村集体增收20万元。”山西青山硕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返乡创业青年史欧凯介绍说。
稳定的收入,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一颗颗苹果为阳隅镇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阳隅镇党委、政府围绕闻喜县委提出的‘双链双镇四基地’目标,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种、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原则,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发展特色林果业,在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提高产品附加值,持续推动阳隅苹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阳隅苹果’品牌效应和对外知名度,让‘阳隅苹果’走出运城,闻名三晋。”阳隅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鹏说道。
与此同时,阳隅镇着力创建“林果种植特色镇”,依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照降雨条件适宜的地理优势和“阳隅苹果”这一生态农业品牌,将果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全力推进果业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阳隅苹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目前,全镇15个村大力种植苹果、山楂和鲜桃,面积达1120公顷,尤其是瓮村、回坑村、小张村和阳隅村等,已形成规模种植,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