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大葱收获的季节。在万荣县万泉乡荆村的田野里,一垄垄绿油油的大葱笔直挺立、郁郁葱葱,呈现出一幅“葱”满希望的丰收景象。
走进涧薛村,只见田地里的大葱长势喜人。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大葱带着湿润的泥土破土而出,10余名村民忙着打捆、装车,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一直以来,大葱就是咱这的主打产业。现在我们大力发展精品种植,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今年的行情来看,咱前期的努力没白费。”12月5日,荆村党支部书记王联刚一天都没闲着,不是招呼不断来访的客商,就是招呼村民收获大葱。
万泉大葱是万荣县万泉乡的特产,当地产出的大葱秆粗且长、洁白脆嫩。国家农业蔬菜品质监督检测报告证实,万泉大葱的糖分、粗纤维、粗蛋白、钙、锌、锰、铁、苹果酸等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均居全国同类产品前列,形成了辣中有香、香中带甜这一独特的口味。目前,大葱种植已成为全乡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一万亩,亩均产量0.65万公斤,每亩收入在两万元左右。大葱已成为当地撬动乡村振兴的“金杠杆”。
作为万荣的地方特产,如何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市场中实现新突破?荆村年轻葱农王晓明、王保胜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在当地一片片起垄的土地上,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农机手娴熟地操纵着大葱移栽机,几名农民在操作台上放置葱苗。葱苗经由推苗器推出后,在下方传送带上“排好队”。随后,按照已经调节好的种植深度和密度,农民将葱苗依次栽入田中。移栽机驶过之处,田垄间便插种上了笔直的葱苗。
传统的大葱种植,从育种、育苗、移栽,再到收获,几乎全靠人工。“人工栽植大葱成本高,且不好把握均匀度和深浅度,造成大葱粗细不一、品质不一。机械化种植能在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产量将得到大幅度提升。”王晓明告诉记者。
另一头,北里村种植户老刘笑着说:“今年的10亩葱长势非常好,亩产5000公斤,价格也不错。现在收葱比较省心,都是机械化作业,又快又省力。”
近年来,万荣大葱在探索中补齐机械化水平低、生长周期长等短板,坚持保护传统与现代农业并重,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子。今年,葱农冯伍升种了30亩大葱,也是他种植大葱的第四年。在他的精心管护下,大葱郁郁葱葱,棵棵笔直挺立。据冯伍升介绍,今年大葱的产量比去年大幅提高,市场行情也不错,目前已有收购商上门,等待大葱收完便立刻运走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大葱种植周期,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也同步组织技术人员,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为大葱的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万泉大葱已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当地正努力让葱的附加值更高、产业链更长、市场前景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