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津市残疾人联合会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为中心任务,致力于保障残疾人基本权利,用心用情,主动作为,成立山西省首家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积极探索“托养+就业”服务新模式,大力开展辅助性就业,全力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集中托养 改善重度残疾人生活条件
河津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于2023年10月开始运营,每年为50名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残疾人在此可以享受政府每个月价值2000元的集托养、康复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改善了重度残疾人的生活条件,解决了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实现了“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幸福全家”的目标。
托养中心残疾人杨某说:“在这里住得舒服,吃得好,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细致周到,让我感到非常温暖。除此之外,还为我们提供康复训练和文化娱乐项目。”
居家托养 为残疾人生活“搭把手”
除集中托养,该市残联还积极探索居家托养服务模式。2024年,根据残疾人需求,共为240户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运动能力训练、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等“个性化”托养服务,切实让残疾人在家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柴家镇北张村39岁的王某为智力三级残疾人,其爱人患重症肌无力,生活难以自理。婆婆常年腰腿疼痛状况差,一家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公公种地的微薄收入来维持。该市残联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后,及时提供居家托养服务,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搭把手”。看到家庭环境改变了许多,王某原先愁眉不展的脸上也挂起了笑容。
孵化基地 为残疾人提供劳动就业服务
河津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于2023年9月成立,是一个主要为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辅助性就业等服务的就业与创业平台。现有鑫欣技术服务、自强电子商务、育志健康咨询3家企业入驻孵化基地。基地根据残疾人需求常年举办养殖、种植、按摩、中国结手工编织等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基地为帮助残疾人就业,大力发展辅助性就业项目,目前已有20名残疾人通过辅助性就业实现就业。
“很感谢残联给我们提供这个平台,让我每个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不仅使我家里减轻了负担,还让我过得非常充实。”编织加工中国结的残疾人韩某说。
产业帮扶 为残疾人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为了让残疾人家庭稳定增收,该市残联多年来一直为残疾人提供产业帮扶服务,帮助困难残疾人合理选择和布局特色产业项目,通过为残疾人发放养殖羊、生产物资、农用机械等方式,共帮助90户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电子商务等产业,拓展残疾人就业空间,实现家庭稳定增收。针对低收入残疾人在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等问题,还出台了一系列惠残、助残专项政策,给予残疾人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实现自主创业。(薛俊杰 吴宗颖)
创业残疾人李某说:“当初我创业时,是残联给了我一笔6000元的启动资金,使我的美甲店顺利开张,让我感受到残联对我们残疾人的关爱,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