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所急、顺应民生所向,紧密围绕民生福祉,高效推进多项民生实事,全力破解群众在就业、医疗、精神文化生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用民生这支画笔,在人民群众的心间绘就了一幅幅温暖人心的幸福长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帮扶有力 助力毕业生逐梦前行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我市2024届高校毕业生2.1万余人,截至去年年底,就业率超过90%。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市教育、人社等相关单位的精心组织和周密部署,以及一系列强有力的就业帮扶措施。
根据《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我市紧盯工作难点、堵点,及早行动、周密部署,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持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落实、招聘对接、困难帮扶、能力提升、权益维护等就业帮扶措施,以实际行动倾力提升民生实事办理质效。
去年5月,市属4所高校启动建设就业创业服务基地,12月下旬建成并通过验收。这些专业化、精准化、特色化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基地,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能力培训、政策推送、岗位推介、创业孵化、权益保障等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
在就业培训方面,我市各高校面向毕业生开展59次就业指导培训,内容涵盖就业教育、创业引导、择业观念和生涯规划等方面,累计覆盖学生6万余人次。通过这些培训,我市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同时,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参军入伍”等国家政策,积极引导毕业生走向基层,服务国家需要、服务人民需求、服务基层群众。
2024年,我市通过开展访企拓岗、开发政策性岗位等形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同时,组织开展线上线下350余场招聘活动,包括“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职引未来——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百日千万专项招聘行动”等,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此外,将2800余名低收入家庭、残疾等群体毕业生作为就业帮扶的重点对象,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精准帮扶措施,并建立工作台账……全年不间断的就业服务,有力推动我市高校毕业生走好走稳就业路。
针对进入就业“缓冲期”的一部分毕业生,根据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的《山西省2024年招募高校毕业生担任社区助理实施方案》,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教育局等部门,按要求招募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2024年应届毕业生担任社区助理。我市有246名社区助理在244个社区入职。
李佳璇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2月8日8时许,李佳璇来到她的工作单位——盐湖区中城街道西花园社区,开始一天的忙碌。
谈及毕业前的那段经历,李佳璇感慨万千:“大四那会儿,我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结果没考上,临近毕业工作还没有着落,当时我感到非常焦虑和迷茫。”2024年5月,看到社区助理的招聘信息后,李佳璇毫不犹豫地提交了申请。经过面试、体检等一系列严格的选拔程序,同年10月,李佳璇正式成为西花园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
“社区助理服务期限一年,这不仅解决了我的就业问题,还为我择业留出了空间,而且这段经历也算是基层工作经验,对以后找工作很有好处。”李佳璇告诉记者,“在近半年的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协助社区开展政策宣传,在便民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等。通过这些工作,我深刻体会到社区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不仅增强了我的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复杂问题。”
“新入职的社区助理自身素养高,能够快速融入工作环境,积极配合社区开展各项工作,服务居民态度热情周到,为社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西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雷艳霞说。
“惠商保”护航 撑起个体户“保护伞”
2025年新年伊始,盐湖区凤凰路的个体工商户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惠商保”保险赔付款。这份温暖的关怀,让在雨污分流项目施工期间受到影响的商户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据了解,去年4月,凤凰路雨污分流项目正式启动,这条繁忙的商业街因此封闭了6个月,沿街400余家商户的生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凤凰路运城购物中心内有个体工商户227户,占到凤凰路全段个体工商户的一半。“道路封闭期间,客流下降了50%到70%,商户们普遍比较焦虑。我们花了近1个月时间完成了银行卡号和身份证信息的收集等前期工作。今年1月中旬,每家商户都收到了‘惠商保’的赔偿款20500.41元,总计465.3万元。”运城购物中心商品四部经理温燕说。
运城购物中心商户董肖鹏激动地说:“当时我们只是想着试试看,没想到这个钱真赔下来了,大家都非常感谢政府,感谢‘惠商保’政策。”
据悉,“惠商保”是2023年我省在全国首创实施的个体工商户免费保险保障项目。该项目旨在为山西省内所有登记在册且正常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提供普惠性的保险保障。保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全额承担,个体工商户无需办理任何投保手续,即可免费参保,享受免申即享的便捷服务。
“惠商保”项目设置4个险种,包括持续经营、经营财产损失、从业人员人身伤亡、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等,基本涵盖了个体工商户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导致的营业中断、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风险。凤凰路商户的情况符合因经营中断赔付的持续经营险。目前,凤凰路商户收到的“惠商保”赔偿款为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9月1日的保障赔付金额,剩余的赔偿款将按照2024年9月1日起实行的“惠商保”2.0版陆续为商户赔付。
盐湖区凤凰路个体工商户的经历是我市积极开展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工程的生动缩影。
2024年,为确保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工程这一民生实事高效落实,我市建立了由市场监管部门、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司等多方参与的协同联动机制,并以此为依托,出台了《运城市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完善发展要素、降低发展成本、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发展保障4个方面提出22条举措,统筹各方政策资源,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我市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健康发展。同时,成立了“惠商保”项目调度中心,负责项目全流程的调度、推进与落实。此外,为了让更多商户了解并受益于“惠商保”项目,我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惠商保”项目进行广泛宣传。其中,线下,充分发挥市场监管所的前沿阵地作用,通过入户走访、悬挂条幅等形式,覆盖了大量个体工商户。线上,利用微信工作群、朋友圈、电子屏等平台,以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渠道,进行多次宣传推广,覆盖商户超过百万户。
据统计,截至2025年2月10日,我市已为13472户个体工商户进行赔付,赔付资金6151.97万元。
养老服务升级 绘就幸福晚年画卷
在芮城县南关社区,75岁的王铁虎老人每天享受着悠闲的晚年生活。早饭后,他都会步行至离家仅几百米的南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老友打牌聊天,享受这里提供的丰富多样的餐饮服务、休闲娱乐设施。王铁虎感慨地说:“家门口就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吃饭、休闲娱乐都解决了,真是太方便了。”
这是我市众多老年人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2024年,我市在养老服务领域持续发力,新建改造了5个城镇社区居家养老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均已完工并投入运营或试运营。这些养老服务中心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餐饮、休闲娱乐等便利服务,更打通了服务社区居家老人的“最后一公里”,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养老服务。
为了确保城镇社区居家养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市民政局下发了《2024年运城市城乡养老和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任务、进度安排等具体要求。在项目选址和建设过程中,市民政局严把项目入口关、选址关,并逐一对选址进行实地查验,确保项目选址科学合理,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同时,省市县三级财政按照每平方米不低于14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为该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城镇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我市也大力推进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和改造升级。
2024年,全市新建了11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并对627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了改造提档升级,有效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水平,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2月7日,闻喜县桐城镇邱村的81岁老人解水萍与几位老友坐在村口,晒着太阳,聊着家常。她们的话题不约而同地转向了最近收到的高龄津贴。“党和政府一直惦记着我们这些老人,每个月准时发放高龄津贴,让人心里暖乎乎的。”解水萍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的民生实事,加强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2024年年初,市民政局联合财政、卫健部门出台了《关于发放高龄津贴的通知》和《高龄津贴发放实施方案》。从2024年1月1日起,我市对具有运城市户籍且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同时,明确了高龄津贴的发放流程,即由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初步摸排统计,随后提交至乡(镇、街道)进行审核,最终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确认。高龄津贴发放通过惠民惠农“一卡通”平台实现,确保每月按时足额到账。此外,县级民政部门还为每位高龄老人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以提供更加精准、贴心的服务。
提升养老保障水平,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和补贴发放上,更体现在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关怀与照顾上。2024年,我市对3929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从安装防滑设施到改造无障碍通道,从配备紧急呼叫设备到优化居住环境,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考量。在改造过程中,我市坚持以有改造需求且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或其监护人自愿申请为前提,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入户需求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一户一策”的改造方案,真正做到精准施策,让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生活更加安全、便利,切实提升了他们居家生活的质量。
在民生保障的道路上,我市从未停歇。2024年,免费送戏下乡演出达2579场,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文化惠民成果斐然;为3000名居民免费提供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有力守护群众健康;建立2536个就业社保服务点,将40项高频次、低风险的就业社保服务延伸至基层;建成1个统仓共配模式化示范县、14个标准化乡镇快递综合服务站和120个服务规范化行政村快递便民服务点,让农村寄递物流更加便捷;扶残助学圆梦687人,抢救性康复救助1121名残疾儿童,为5681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实施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75部,让居民实现“一键上楼”梦……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持续不断的新起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市将继续把老百姓“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作为着力点,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运用发展思维补齐民生短板,更好解答百姓所忧所盼,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绘就一幅更加绚丽多姿的幸福长卷。
(来源:运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