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路,铿锵脚步声。
2024年,全市组织系统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紧紧聚焦市委“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统筹推进理论武装、干部、人才、组织、党员工作及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质增效,交出了全市组织工作的务实答卷。
聚力“凝心铸魂”,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突出政治训练。研究制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26条举措”和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25条举措”,系统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干部履职能力提升、村(社区)干部集中冬训“五个计划”,完成1034名市管县处级干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线上线下相结合对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全覆盖教育培训。
突出党纪学习。全面落实党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定期研判、沟通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机制,综合采取领导带学、支部共学、警示教学、以训助学、以联促学“五学”模式,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落地见效。
突出培训实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最鲜活、最生动、最直接的理论实践课程,探索打造“三堂一课一线路”培训品牌,开发24门特色党性课程,开设15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课堂,市县两级党校举办主体班次54期、调训2554人次,评选3门精品课程,升级打造运城博物馆、运城盐湖现场教学线路,组织20万余名党员干部追寻领袖足迹、砥砺奋进力量。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进一步筑牢了信仰之基、补足了精神之钙、把稳了思想之舵。
聚力“选贤任能”,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政之道,惟在得人。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落实省委“1+N”干部管理制度体系要求,系统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着力打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注重优化结构,建强领导班子。分领域开展“无任用调研”,定期分析研判,全面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实施“干部交流计划”,择优选拔21名表现突出干部到省级开发区等重要岗位任职,稳妥推进政法机关领导干部交流。
注重培训赋能,砥砺实干本领。实施“干部履职能力提升计划”“年轻干部培养计划”,市县两级举办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班581期,培训6万余人次;抽调5名年轻副处级干部参与巡察等实践锻炼。
注重源头直管,抓好根本大计。开展优秀年轻干部“选任计划”和“专项调研”,提拔10名“80后”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轻干部担任“一把手”,招录选调生102名、公务员558名,跨层级掌握优秀年轻干部428名。
注重从严管理,强化全方位监督。召开县党政正职座谈会、举办新提拔县处级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暨警示教育培训,从严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对21家单位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开展重点领域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受处理处分干部日常管理不到位、“吃空饷”等问题专项整治,出台《市管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规定》。做实做细举报核查工作,我市在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注重结果导向,激励担当作为。落实省委年度综合考核改革精神,优化考核内容及方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评选优秀市管正职领导干部43名、担当作为干部445名,组织约谈11名排名靠后干部。同时,认真落实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措施,持续发挥职级晋升“正效应”。
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市委坚持以结果论英雄,大力褒奖和重用埋头苦干、敢于担当的干部,教育和调整只尚空谈、不干实事的干部,问责和惩处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干部,在全市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聚力“绿水青山”,构筑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依托“人到山西好风光”“运城人才周”等人才工作品牌,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
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把握“统”“分”关系,修订《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编制成员单位职责清单、任务清单、工作台账,探索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压紧压实抓人才工作责任,构建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大格局。
完善人才政策“新体系”。全面落实省委“1+N”人才政策体系,编制涵盖5个类别22个分项的“人才政策包”,不断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政策体系。
营造人才集聚“强磁场”。组织赴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人才宣介活动30余场次,承办全省“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沈阳、大连等专场活动,举办百名青年博士河东行暨“运城人才周”活动,全年招引高层次人才384名、高素质青年人才978名以及服务1.1万余名大学生在我市就业创业,柔性引进高端人才367人。推动“晋创谷·运城”挂牌成立,吸引20家高校科创团队、57家科技型企业、12家金融机构入驻。推动与吉林大学共建“华夏(西阴)考古研究院”等平台,第四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座谈会等在我市举办,中组部“2024年组织工作盘点?人才”介绍我市“产才融合”做法。
创优人才服务“生态圈”。持续强化人才住房安居、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服务保障,发放人才津补贴503.3万元,叫响做实“运心办·城心办”人才服务品牌。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系列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一大批优秀人才集聚运城,河东大地勾勒出一幅群英荟萃、群贤毕至,欣欣向荣、蔚为大观的锦绣图景。
聚力“强基固本”,着力打造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落实“三晋先锋”全域基层党建品牌建设要求,聚焦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实施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提升行动,推动全市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扎实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初步掌握带头人后备力量6850名、“两委”其他干部后备力量2.4万余名、乡村各类人才9万余名,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68.7%;“一村一策”完成83个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重点推进96个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8.3万元;出台《关于管好用活村党群服务中心的若干措施》,使用率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效能。实施“抓规范、促提升”专项行动,打造小区党群服务站点1795个,全面推行“五会六步”小区民主议事规则和“六送三请”党建服务民生机制,打通服务小区居民“最后一米”;组织全市4.2万余名在职党员到2819个居住地社区小区报到,联系服务居民20万余户;组建物管会1889个、业委会515个,305家物业公司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全省城市基层党建交流研讨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持续深化“三新”领域党建集中攻坚。指导组建4个市级行业党委、30个县级行业党委、63个乡镇(街道)“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制定激励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10条措施,升级打造201个“爱心驿站”和20个货车司机之家,构建“1+10+N”“暖新”阵地服务体系;7000余名新就业人员到社区报到,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反电信诈骗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全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建立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挂帅出征,成员单位党委(党组)书记直接推动,深入基层一线解剖麻雀,推动62项具体举措落实落地,有关做法被《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中国社区报》《山西日报》刊发,并在全省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
一件件走心实事,一系列硬招实招,推动全市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提升,全市“大抓党建、大抓基层、大抓治理”的氛围日益浓厚,党的执政基础愈加坚如磐石。
聚力“作用发挥”,建强“河东先锋”党员队伍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力的源泉。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实施“共产党员先锋工程”,全方位推动广大党员在工作、生活、网络空间中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扩源提质”优结构。突出政治标准、政治把关,坚持总量控制、优化结构,加强对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执行情况的指导调度,全面完成发展党员指导性年度计划。
“先锋培育”提能力。实施“先锋培训”543期、培训党员13.4万余人次,组织拍摄“先锋影视”116部。其中,《正新之路·重现》获评全国二等奖。同时,开发“先锋课程”130堂,遴选“先锋讲师”140余人,升级打造“先锋基地”42处,不断提升广大党员的能力素质。
“严管厚爱”增动能。从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落实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全方位加强对党员的关心关爱,慰问党员8002人,发放慰问金722万元。
“实干争先”树形象。建立健全党员日常及应急动员发挥作用机制,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组织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严格规范和管理党员网络言行。
千难万险何所惧,大战大考炼真金。全市广大党员积极当先锋、打头阵,以奋斗为笔,在凝心聚力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的壮美画卷上写下了不平凡的一页。
打铁必须自身硬。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以中组部建部100周年为契机,聚焦推进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按照“六个最讲”重要要求,践行“严细深实优”工作标准,带头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部风部史教育,高标准举办全市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优化机构职责设置,团结干事、争创一流的氛围更加浓厚,《人民日报》、中组部《组工信息》、《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多次推介我市经验做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市组织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盯“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坚持干字当头、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在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的火热实践中彰显组织担当、贡献组织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运城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