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完善的基础供水设施
记者 刘凯华
“水龙头直接装到了院子里,啥时候想用水,只要轻轻一拧就行,比以前方便多了。”2024年10月21日,在稷山县稷峰镇马村,刚从地里干完活回来的段大叔,回到家拧开水龙头洗了把脸,看着自家水龙头哗哗流出的清水,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2024年6月,该村完成自来水入户改造工程,全村1300余口人,全部吃上了“放心水”“方便水”。
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开展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1700处,受益180万人”列为重要民生实事之一。2024年,我市通过专项排查、民生实事调度、标准化建设、水质提升等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了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规模化比例显著提高,水质检测全覆盖,民生实事超额完成,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稳定、优质的供水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省实际维修养护工程590处,受益80.40万人,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
“以前啊,我们家的水龙头像是闹钟一样,到了点就‘滴滴答答’响,但流出来的水却少得可怜。”段大叔回忆起过去的日子,脸上满是无奈,“有时候晚上做饭都没水,真是太不方便了。”
针对这一问题,运城市纪委监委监督我市水务部门扎实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对农村饮水工程全方位开展排查整改,以民生实事实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排查整改中,稷山县将马村自来水入户改造工程列入年度实施计划,2024年4月开工,用两个月时间完成全村367户自来水的入户更新工作。“工程改造中,我们顺势启用了之前建好的蓄水池,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智能水表,还安排专职供水管理员全天候供水。”马村村委会主任段登杰领着记者参观了该村的蓄水池,“自来水入户后,村民在家中使用洗衣机方便多了,也避免了水窖储水二次污染的风险。”
推动农村饮水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也是我市落实民生实事中的工作重点。为此,我市水务部门还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千人以上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地划分,共划定13个县(市、区)超400处水源地保护区,并配备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净化设施46处、消毒设施690处。我市水务部门全年检测水样7463个,实现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全覆盖,市级抽检水样272个,进一步保障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以永济市张营镇小敬村农村供水工程为例,经过18年的运行,该村的供水管道存在老化、跑冒滴漏等问题。2024年永济市水利局利用维修改造资金24.68万元,对该村实施了管网改造,共更新各类管道3.567万米,更新水表413块,并配置加压泵两套,有效提升了供水保障能力。2月19日,年逾七旬的村民赵大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现在想什么时候用水就什么时候用,真是太好啦!”
通过专项排查、项目建设与工程管理“双管齐下”,我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23年年末的99.33%提升至99.43%,规模化供水比例由52.66%提升至56.81%,位居全省第一。
展望未来,我市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他们精准谋划了供水项目,并将绛县、万荣、平陆、芮城、闻喜、永济、稷山7个县(市)的8个项目列入2024年~2026年储备项目。其中,绛县、临猗、平陆、永济、稷山的5个项目已落地实施。此外,在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的基础上,我市水务部门引进社会资本,与万控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洽谈合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源:运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