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临猗中学的校园焕发着别样生机。每天下午16:55分,随着悠扬的铃声响起,高一、高二及笃学部全体同学放下课本,成群结队地走向操场、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创客教室……这是临猗中学为学生们“量身定制”的全新大课间活动的场景。
古筝社团的学生进行大课间练习。 (资料照片)
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激发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新学期开学以来,临猗中学将传统课间操升级为“五育融合”育人平台。通过整合体育、艺术、科技等学科资源,构建起“3+X”课程体系——每周一天固定开展体育、艺术、科技三大类活动,每个大类下细分特色项目,形成动静相宜、多元立体的育人空间。
在活动中,该校以多维育人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走进活动场域,科技类项目正在火热开展。创客空间里,学生正在认识激光切割工艺;AI探索社成员正在学习使用最新的人工智能软件DeepSeek;智造工坊里,安文新老师正在手把手教同学们制作鲁班锁。这些项目对接“新工科”人才培养方向,将学科知识与实践创新深度融合。
艺术类大课间则是另一番景象。书法教室内墨香氤氲,学生执笔临帖时凝神静气;舞蹈房里,古典舞与现代舞训练交替进行;声乐组的同学们练完基础功后,立刻投入专业歌曲的演唱。很多同学在活动中找到了自信,纷纷表示,“以前觉得艺术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美就在身边。”
体育大课间无疑是校园最沸腾的角落。篮球场上,师生混合赛激战正酣;羽毛球场,来自专业教练的击球风采引爆全场;乒乓球场,球拍与球的撞击让人梦回奥运;武术方阵中,健美操的韵律与跳绳的彩影交相辉映。值得关注的是,所有项目均采用“基础+进阶”的分层教学模式,既保证全员参与,又满足特长发展需求。
临猗中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大课间改革,构建素质教育新样态,是新时代教育创新的生动注脚。临猗中学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整合教育资源,构建起“五育并举”的育人新生态。在这里,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每位教师都成为育人共同体的重要支点。教育要像春风化雨,既要夯实知识根基,更要滋养精神生命。下一步,临猗中学将继续深化大课间课程建设,探索建立“过程性评价+成果展示”的双维考核体系,让每个生命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