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开冰释,春潮澎湃。3月22日的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至28日的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如期而至。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四水四定”为统领,构建起“城镇—工业—农业”三维节水体系,通过创新实施管网改造、阶梯水价、智慧计量等举措,从“点滴”做起,推进节水控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价值。
城镇节水降损——
拧紧城市“水龙头”
3月22日,盐湖区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讲解该公司节水措施
春日的运城学院醒湖湖畔,柳丝轻拂水面。这座总蓄水量可观的景观湖,不仅是校园生态的明珠,更是节水创新的生动课堂。通过收集周边建筑物和路面的雨排水,这座“海绵校园”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在干旱季节为周边绿化带提供灌溉水源,让每滴雨水都发挥最大效用。
从制度设计到技术革新,节水理念贯穿校园每个角落。运城学院成立了节约型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运城学院关于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节水工作制度,将节水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引导学生成立“后勤协会”“绿色节能先锋队”等社团组织,确保节水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同时,全面普及卫生间节水器具,并引入了智能刷卡系统,覆盖洗浴、直饮水等终端,让节水成为师生们的“经济账”,进一步激发了全校师生的节水意识。此外,在绿化养护方面,该学院采用了微喷灌技术,相比传统的漫灌方式,节水效果更显著。
为了让节水理念深入人心,运城学院充分利用广播、网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意义,让节水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同时,借助学生社团、协会的力量,通过组织节水主题班会、制作宣传标识、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师生的节水意识,提高师生的节水自觉性。此外,该学院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鼓励教师开展节水用水课题研究,为节水工作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运城学院的节水实践,是我市城镇节水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持续更新老旧管网,采用供水管网分区计量方法,有效降低了公共管网漏损率;新建道路全面配套中水管网,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为城镇家庭发放家庭节水礼包,带动家庭完成器具升级,提高公共领域节水器具普及率;搭建供水管网智能监测平台,实时预警漏损点,进一步提升节水效率。
节水实践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更在于全社会节水意识的提升和节水文化的培育。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运城银龙水务有限公司来到盐湖区西姚村开展宣传活动,将自来水的安全优势、水价政策、用水安全常识以及节水知识送到农民家门口;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学校师生来到运城首创水务有限公司,通过实地研学、互动实践与专题研讨,深化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认知,激发节水护水行动自觉;河津、闻喜等地分别开展“世界水日”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为市民讲解涉水法律法规,宣传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重大意义,动员广大群众树立节约高效用水理念,营造珍惜水、爱护水的良好风尚。
农业节水增效——
浇灌希望“新沃土”
3月21日,市水务局在街头开展节水宣传
春风拂过大地,盐湖区解州镇曲村的麦田里,翠绿的麦苗随风摇曳。在这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基地,每45亩土地被划分为一个精准管理单元,180条滴灌带如毛细血管般铺展,操作员轻触智能设备开关,水肥精准送达作物根部。这一场景,正是我市农业节水的生动注脚。
“过去浇地是‘大水漫灌’,费时费力还浪费水。”片区承包人董会龙指着田间的物联网监测设备说,“现在通过滴灌、移动式喷灌和卷盘式淋灌机,同样面积的灌溉区低于过去的时间就能浇透,用水量更是减少。”
在曲村高效节水灌溉区,科技力量正在重塑传统农耕图景。智能灌溉平台实时监测土壤墒情、肥力与温度,结合井灌区出水量,精准计算需水量并自动执行灌溉任务。水肥一体化设备将养分直接输送至作物根部,既减少挥发浪费,又提升吸收效率。
节水带来的不仅是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更撬动起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董会龙算起经济账:“精准灌溉让小麦和玉米亩产量显著增加,每亩地毛收入提高明显。节水措施还减少了人工、电费、水费等方面的支出,进而实现整体增收。”他随手拔起一株麦苗,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精准灌溉还能改善土壤结构,缓解盐碱化问题,为后续轮作打下好基础。”
在曲村高效节水灌溉区田间地头,物联网设备构成的“数字农具”正释放乘数效应。作业小队各自配备深井和独立灌溉系统,用水高峰期可错峰作业;智能平台自动生成灌溉日志,为农业保险、灾害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除了曲村,我市的节水实践在各地开花结果。永济市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技术,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临猗县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灌溉系统,实现精准控制;万荣县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激发农民节水积极性,形成节水增效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节水改造工程,提档升级骨干灌排设施,推动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实施,提高灌水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时,推动13个县(市、区)出台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或实施细则,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农业灌溉用水计量设施,推进芮城国家级试点县建设取得新成效。
工业节水减排——
激活转型“水动能”
盐湖区曲村高效节水灌溉区安装了农业节水设施
在盐湖区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的参观走廊上,透过明亮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污水处理站内清水池里汩汩流动的中水。这些经过处理的中水正通过地埋管道注入消防水池,即将开启它们的“二次生命”。
作为石药集团重要制剂生产基地,石药银湖制药的节水实践颇具示范意义。在该公司的西门污水处理站,MBR膜生化反应工艺让制药废水“脱胎换骨”。这些“新生水”被广泛应用于消防应急、车间冷却灭菌工艺补水、绿植灌溉等领域。
走进206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与节水装置形成高效闭环。制水岗位的纯化水机组一、二级浓水回收系统,年“抢救”浓水数万吨;北厂区蒸气凝水回收装置,让每滴高温蒸气凝水物尽其用。
节水改造带来的效益远不止于此。在石药银湖的展厅,一张节水效益对比图引人注目:单位产品水耗大幅下降,能源成本显著降低,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在我市,工业节水实践的浪潮不仅涌动在制药行业。作为山西省的重点工业企业,山西宏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生活系统年用水量超过万吨。面对国家节水政策的严格要求和水资源的硬性约束,该集团积极响应《山西省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实施方案》的号召,通过引入市场化的节水服务模式,与山西图锐水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共同开展了“零投入、高效益”的合同节水项目,成功打造了河津宏达钢铁有限公司工业生活系统节水的标杆项目。
与此同时,在绛县,山西勃泰煤业有限公司在节水的同时,也实现了水资源“变废为宝”的突破。山西勃泰煤业有限公司年取水量较大,由于缺乏实物抵押,一直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了解到这一困境后,绛县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与绛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部门积极合作,在取水权抵押融资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最终,绛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山西勃泰煤业有限公司的取水权不动产作为抵押,成功向该公司发放了贷款,有效缓解了其融资难题,这一举措也标志着山西省首宗取水权不动产抵押登记的成功落地,实现了水资源的“变废为宝”。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市在工业节水工作上的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力。从单个企业的节水技术创新,到全市工业领域的节水氛围营造;从政策引导到市场推动,我市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水之路。目前,我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显著,提前完成了“十四五”末的目标任务。
从运城学院“海绵校园”的润物无声,到曲村麦田里智能滴灌的精准发力;从石药银湖让废水“重生”的循环智慧,到宏达钢铁“零投入”节水的市场探索,一幅“节水增效、节水减排、节水降损”的立体画卷正在我市徐徐展开。
节水优先,功在点滴。我市将以今年“节水中国行”山西主会场活动在运城举办为契机,切实把节水融入“一城两区三门户”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让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幸福生活的“幸福泉”。
(来源:运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