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新绛县汾河流域(新绛段)生态功能保护线绿化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吊装机不停作业,绿化工人忙着植苗回填、培土夯实、支架定型,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汾河流域(新绛段)生态功能保护线绿化项目是该县2025年重点绿化工程,全长56.3公里,涵盖生态廊道建设、防护林建设、林下药材种植及生态节点修复等多项内容。自开工以来,该县林业局实行“目标倒逼、挂图作战”机制,创新建立“日调度、周通报”制度,通过科学调配施工资源,有力推动项目进度。
在绿化工地,正在指导栽植工作的县林业局绿化股负责人芦进强介绍:“我们在沿汾河堤坝道路河道护坝外侧5米的空地上,栽植碧玉杨、国槐、巨紫荆等乔灌木,打造背景林带;在背景林带的空间下种植芍药、牡丹等林下药材花卉,并合理进行乔灌搭配、林花混交,实现汾河河岸护坝与观赏兼备的生态功能效果。”
项目推进过程中,该县林业部门采用三级质量管控体系,严把绿化工程质量。一是严格筛选苗木,确保苗木的胸径、高度、冠幅等符合要求;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驻点督导;三是规范施工流程,做好栽植后的管护工作。
“我们调配了50多名绿化工人和5台施工机械,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质量标准施工作业。在保证苗木存活率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抢时间、赶进度、保节点,争取早日完成工程任务。”该项目负责人张工说。
截至目前,该项目作业进展顺利,已栽植碧玉杨、国槐等乔木4.5万余株,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绿篱约3.5万平方米,芍药等林下药材约0.4万平方米,预计5月中旬全部完工。
新绛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汾河生态廊道项目打造成一项绿化精品工程、示范工程,使汾河河岸的“含绿量”更高、“河岸绿色”底色更足。
(来源:运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