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马拉松可以跑在后稷故里,穿越千年枣林,极目汾河之美,领略非遗风采,品尝稷山四宝……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稷山县紧扣倾力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坚持以文引流、以旅聚势、以商增值,创新打造农文旅体商融合新名片,聚焦人气、特色、高端,全面提升县域“吃住行、游购娱、研学康养”综合配套服务,带动区域产业提升、消费升级,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后稷农耕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焕发新活力
“一杆风调雨顺,二杆国泰民安,三杆来年丰收……”每年农历秋分日,在稷山县风光旖旎的万亩枣园中,一年一度的贡枣开杆仪式都会吸引各地游客来此观光参与,沉浸式体验喜庆丰收的农耕故事。
近年来,稷山县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诸多“国字号”农文旅资源,以弘扬后稷农耕文化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后稷教民稼穑历史脉络,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后稷农耕文化研讨会,从史学、考古、文化联盟等多个角度切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了《后稷文化论集》,建设板枣文化博物馆,制作后稷农耕文化动漫片《教稼》,推出大型沉浸式情景剧《稷颂》等,把古老的历史传说、丰富的史料记载、客观的考古数据,通过各种创新载体展现在世人面前,不断对“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文化内涵进行发掘和弘扬。
作为“后稷故里”“板枣之乡”,稷山县拥有“七大国保”“五大非遗”,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在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中,稷山县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通过深挖稷山历史、人文、风土人情中的文化价值,将文化内涵贯穿旅游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打造独特的文化IP体系,让历史文化可感、可知、可参与,从而打开文化经济的流量密码。
高跷走兽是稷山五大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作为一项来自民间千年传承的表演技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深深吸引了众多非遗爱好者和游客。“这是你们的表演吗?我有兴趣,方便介绍一下吗?”“这个表演太震撼了!”“表演很精彩,想去现场看。”“有新的表演行程安排吗?我一定去现场看看。”……在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成林的儿子王维鹏的抖音和视频号里,关于高跷走兽的表演视频关注度最高,每条视频下网友的评论都很热烈。
“年轻人对短视频的操作比较熟悉,每次父亲的团队有表演,我都会及时将演出视频上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关注我们。”王维鹏的短视频,不仅让很多人认识了高跷走兽这项非遗,也让很多游客也因此爱上了稷山。一些成都、上海的演出团队还与王维鹏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到当地演出。
“我们将不断擦亮‘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金字招牌,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青龙寺至马村砖雕墓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以玉壁城遗址为核心,积极发展影视创作、研学旅游、文创衍生等业态;实施博物馆改造提升、坞堆金银细工加工特色村等项目。”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润表示,下一步,稷山将围绕以文引流,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利用,支持文旅、文创、文博、文艺联动发展,守正创新打造一批非遗精品,推陈出新开发一批文创爆品,努力把历史长板转化为产业长板,把文化含量转化为价值增量,推动文旅市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独特文旅资源在深度挖潜中展现新优势
枣花飘香时节,徜徉在千年枣林中,淡淡的芳香、清新的空气,让游客倍感舒适和惬意。
稷山国家板枣公园是山西唯一的林木专类公园,板枣栽植面积约1万公顷,有千年以上古枣树1.7万余棵、百年以上古枣树5万余棵,是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认证的“中国最大的千年古树群”,是山西省首个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板枣公园。
依托这一独特优势资源,稷山县以入选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为契机,精心打造“守望千年·只为枣你”乡村振兴示范园区,对县域非遗项目、乡土民俗、地方美食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4月25日,枣乡音乐营地电音节在板枣欢乐世界启动,吸引众多音乐发烧友、游客前来体验。“目前,示范园区已建成童话恐龙乐园、唐枣温泉庭院、枣乡人家、非遗街区等十大业态28个系列,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产业链。”稷山县后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沁声介绍,随着示范园区业态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引流,充分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在推动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打造中,稷山县积极发挥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通过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健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业业态,逐步打造和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项目,全面提升稷山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
4月28日,记者登临稷山汾河南垣新建成的姜嫄阁极目远眺,山峦起伏之间,汾河碧波荡漾,落霞的映衬中白鹭与黑鹳比翼齐飞……
在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中轴线处,一座大桥横亘在汾河之上,这便是正在建设中的汾河公园桥梁工程。工程竣工后,在极大方便汾河两岸群众出行的同时,更成为横跨汾河两岸的一道亮丽风景。与此同时,不远处位于该县滨河文化广场西侧的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游客中心也在加紧建设。
“真没想到,我们北方竟也有这样充满诗意的美景,一定要多发几个视频,让更多骑友来此打卡!”说话间,骑行爱好者王妍用手机记录下眼前的美景。
“目前我们还在加快圣王山庄温泉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持续丰富板枣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业态,全面推进实施青龙寺、马村砖雕墓景点旅游基础设施、环城旅游路附属设施建设等项目,并加快对大佛路、后稷农耕文化产业园绿道进行整治提升,年内可完成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稷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辛旭瑞表示,当前,稷山正通过加强旅游街区风貌塑造,完善县域旅游标识标牌,推进智慧文旅发展,推广应用“智能导览”系统,大力发展观光采摘、亲子研学、自驾露营等新业态,全面提升游客观光体验,不断提升稷山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特优农产品在品牌引领中彰显新价值
“没有成为‘稷山四宝’区域公用品牌之前,即使我们产品质量很高,但客户并不确定我们的鸡蛋有那么好,甚至还会怀疑我们的检测报告。”谈及“稷山四宝”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晋龙集团品牌蛋事业部经理任珊珊说,成为“稷山四宝”品牌后,就相当于有了政府的背书,消费者对晋龙鸡蛋的信任度就更高了,销量随之逐年上涨。
不光是鸡蛋,走在稷山的大街小巷,带有“稷山四宝”标识的麻花、饼子、板枣店面也都焕然一新,师傅们服装统一,让人眼前一亮;《“稷山四宝”技术标准体系》让土特产的生产控制有标准、质量追溯有依据;稷山农耕文明史和稷山麻花的文化故事、制作技艺等在直播间海量传播……
麻花、饼子、鸡蛋、板枣是稷山最寻常的物产,也是最具稷山特色的物产。面对市场挑战和发展机遇,为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加大特色农产品推介力度,让稷山四大特色物产走向更加宽广的市场,稷山县响亮提出了以稷山麻花、稷山饼子、稷山鸡蛋、稷山板枣4个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的“稷山四宝”。
在推动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打造中,稷山县不断在“稷山四宝”品牌形象塑造、产业提升上下功夫、做文章,在品牌打造中赋予农耕文化的底蕴和旅游消费概念,用文化赋予商业灵魂,用商业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了文化与商业的“双向奔赴”“相互赋能”。
随着品牌的传播和口碑的持续提升,“稷山四宝”不断发展壮大,年产值超过50亿元,带动就业十余万人,占到全县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支柱产业之一。
打造农文旅体商融合新名片,稷山马拉松赛事依然成为一张闪亮名片,借体彰文吸旅富商,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5月11日,2025年稷山马拉松赛将再次启动,紧抓这一契机,稷山将科学规划赛事线路,完善服务保障工作,大力发展体育经济,确保成功举办。“从枣树成林、风景如画的板枣公园,到水天一色的汾河岸畔,赛道以环城生态旅游观光道为主线,串联起稷山国家板枣公园、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以及稷王庙、大佛寺等6家国保单位,让一幅幅生态美景‘链’起来,一帧帧历史场景‘活’起来。”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稷山县委书记吴宣看来,一场马拉松赛事,不仅带动了旅游、餐饮、住宿等直接消费,还通过赞助、装备等产业链延伸,发展壮大了服务业,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城市形象塑造和推动农文旅体商融合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