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坐落于芮城的圣天湖犹如一颗翡翠镶嵌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占地1.35万余亩的芮城圣天湖小镇,水域面积超6000亩,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之一。
这片被黄河滋养的土地,既承载着黄土高原的厚重,又因水而焕发生机,孕育出丰富的生命群落。据统计,湖区栖息着238种鸟类、52种鱼类,湿地植物多达44科94属147种。
每年候鸟迁徙季,这里就成为西伯利亚至华中平原的重要“驿站”。除了标志性的大天鹅,斑头雁、苍鹭、白琵鹭等珍稀鸟类也在此落脚,群鸟翔集的景象成为冬日里最动人的风景。
圣天湖小镇的生机不仅限于冬季,春日的“十里梅岭”上,山桃山杏与油松交织成林;夏季的千亩荷塘红荷摇曳,30余种月季绽放如锦;秋日芦苇飘荡,与迁徙的鸟群共舞。西北高崖的吕祖宫俯瞰湖面,九曲黄河与碧蓝湖水在此交汇,绘就了一幅流动的天然太极图。
圣天湖的美丽并非与生俱来。历史上,这片湿地曾面临严峻挑战——围湖造田、生活排污等导致湿地面积日趋萎缩,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受到威胁。
近年来,芮城县投入巨资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开展退耕还湿、景观绿化、加固驳岸等系统性治理。在浢水涧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中,先后投资5亿元实施荒坡造林、护岸防冲、河道清淤、污水治理等重点工程。同时,加大圣天湖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定期清理湖面漂浮物与白色垃圾,投资350万元提升改造污水处理系统,对周边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针对不同的生物,我们的保护措施也很精细。”圣天湖小镇工作人员崔亮介绍,作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该小镇在景区划定了专门的观赏区域,禁止游客靠近栖息地,并每年投入10万余元购买玉米等农作物,为越冬大天鹅等鸟类补充食物。
为守护鱼类生存环境,圣天湖小镇严禁垂钓、种植、养殖等,从源头保护水质;在植物保护方面,打造“千亩花海”“十里梅岭”等景观区,恢复“千亩野生红荷”盛景;投资2000万余元,对7.8公里驳岸进行修复、加固和整治,建设生态护岸以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圣天湖小镇在景区增设湿地科普馆、研学基地等,通过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和重要性,以及圣天湖生态保护的成果和措施,向游客和当地居民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圣天湖小镇已经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在四季轮回中,始终以湖为砚、以绿为墨,在黄河臂弯里书写着生生不息的生态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