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召开2025年三季度山西省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分行办公室副主任杨光主持,调查统计处副处长武宏波、货币政策处副处长孙晶、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张旭梅、宏观审慎与金融市场管理处副处长张靖出席,共同介绍2025年三季度山西省金融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山西省金融市场整体呈现“规模扩、增速稳、结构优”特征,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稳固。
截至9月末,山西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7.0万亿元,同比增长8.1%。前三季度,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719.3亿元,其中投向实体经济的本外币贷款增加3205.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213.8亿元,两者合计占社融增量的93.6%,成为支撑社融稳定增长的核心力量。
信贷投放保持合理增长。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9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前9个月,各项贷款较年初增加3162亿元,为全省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信贷资源在总量增长的同时,结构更趋优化,对绿色、普惠、科技、制造等关键领域的支持更为精准。
绿色金融加速发展:9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5670.5亿元,较年初增长639.8亿元。
普惠金融保持高增: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340.6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科技金融动力增强:8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772.7亿元,同比增长10.3%。
制造振兴支撑有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599.1亿元,较年初增加251.3亿元,同比增长12.7%。
此外,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达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占全部贷款余额约三成,成为信贷结构优化的重要体现。
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坚决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畅通政策传导。通过发挥LPR下行带动作用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有效促进了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前三季度,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
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激励。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592.6亿元,同比多增88.5亿元;累计发放再贴现141.8亿元,有效引导资金流向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
前三季度,全省经常项目加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466.56亿元,人民币结算占比为26.13%,同比提升7.38个百分点。其中,9月单月人民币结算占比达45.38%,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成果得益于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以及“跨境支付通”等创新业务的落地,极大地提升了跨境结算的便利性和效率。
下一步,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表示将继续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山西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金融动能。
网易新闻:李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