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后,暖光漫窗,太原市杏花岭区胜利街小学的会议室内暖意融融。自今年2月起,在"导航式"校家社协同育人项目的引领下,该校与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携手启动"普特融合 协同育人"专题项目,聚焦个别班级中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开展系统性、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
11月17日,在这个寓意收获与希望的初冬时节,家长与教师们再次围坐一堂,共同参与第六次普特融合座谈会。这不仅是两校合作历程中的又一次深度互动,更是普特融合之路上的重要足迹,展现出协同育人机制下的可喜进展与温暖力量。
在学习的田野上,静待每一朵花开
座谈会进入家长分享环节,现场氛围格外温馨。在过去一学期的融合教育实践中,家长们见证了孩子的点滴进步,也积攒了满满的感动与感悟。此刻,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这些温暖的故事。
![]()
“我想说说浩浩这学期的进步,”浩浩妈妈首先发言,语气中带着欣慰,“孩子现在愿意主动写作业了,这是个很大的转变。这得益于学校推行的普特融合项目,让我们看到了专业的教育力量。不过我们发现,遇到复杂一点的生字,他还是会闹情绪,写着写着就开始着急。作为家长,我们很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帮助他。”
![]()
轩轩妈妈紧接着分享,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特别感谢学校开展的这个项目,轩轩这学期让我们惊喜的地方很多。他开始会用反问句了,也会主动跟老师同学打招呼。但是识字速度确实还是偏慢,学过的东西容易忘记,我们在家也很想找到更有效的巩固方法。项目开展以来,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学校在融合教育方面的专业与用心。”
面对家长们的困惑与肯定,特教王静老师给出了专业建议并表示:“感谢两位妈妈的分享。针对浩浩的情况,我推荐可以尝试‘象形字典APP’,把抽象的汉字变成生动的图画,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有效缓解畏难情绪。至于轩轩识字巩固的问题,建议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每天专注3-5个生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反复强化。胜利街小学在推进普特融合项目过程中展现出的专业态度令人赞赏,学校不仅积极采纳特教建议,更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
![]()
在运动的天空下,助力每一次跳跃
如果说课堂学习是融合教育的主阵地,那么体育课堂就是检验融合成效的重要实践场。在这里,孩子们在运动中收获的不仅是技能,更是融入集体的快乐与自信。
![]()
王静老师从特教专业角度分享了体育课上的支持策略:“胜利街小学在体育融合课程方面的创新实践值得称赞。在一年一班的体育课上,我们关注到桐桐同学在跳绳学习上需要更具趣味性的引导。为此,我们通过拍手游戏等互动方式,引导他进行基础的动作模仿和力量训练,帮助他在愉快的体验中建立运动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
![]()
“同时,我们也细致观察了姿颖同学的学习过程,”李淑芳老师继续分享,“我们发现她能够完成单个跳跃,但在连续跳跃上存在困难。基于这个观察,我们及时与姿颖妈妈进行了深入沟通,为她提供了一系列可以在家中进行的、具体的动作指导建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展现出的细致入微令人感动,从校长到任课老师,每个人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融合教育的实践中。”
![]()
![]()
家校同心,是教育最坚实的回响
家校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始终是推进普特融合项目最坚实的力量。在本次座谈会上,家长们真挚的反馈不仅是对学校工作的肯定,更是对融合教育理念的高度认同。胜利街小学校贾国权主任在总结中动情表示:“特教学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所展现的专业精神令人敬佩。普特融合的美好,正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进步中——在孩子们逐渐舒展的眉宇间,在老师们专业精准的指导里,更在家校之间温暖默契的配合中。两校的深度合作让融合教育真正落地生根,我们将继续携手共进,在课程优化、师资培养等领域持续探索,为每一位孩子营造更包容、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
窗外寒意仍存,室内却因教育的温暖而春意盎然。这次冬日里的相聚,不仅是一次阶段总结,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两校在普特融合项目推进中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区域融合教育发展树立了优秀典范。
胜利街小学将与特教学校继续携手,在融合教育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共同谱写"有爱无碍"的教育新篇章。这份携手同行的教育情怀,必将孕育出更多教育的春天。
(网易山西 郗艳 编辑 兰亚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