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太原市黄寨精神病医院从租赁600平方米旧办公楼起步,以49张病床和10余名医护人员的简陋条件,在精神卫生领域点燃星星之火。上世纪末,在医改浪潮中,康柱怀老院长带领康家三兄弟自筹300万元资金建成面积2000平方米的医技综合楼,率先在全省探索“医保定点”服务模式。
2010年,康小明接过了父亲的旗帜,通过不懈努力与创新,将医院发展成为一所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收治全省患者500多位、解决职工就业230余名的二级甲等医院。历经40年的发展,黄寨精神病医院从一株破土萌芽的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精神心理专业的医疗机构。
1997年,医改浪潮如汹涌波涛席卷而来。康小明与家人携手,在康柱怀老院长的引领下,自筹300万元巨资,一砖一瓦筑起6000平方米的综合楼。作为团队核心,康小明似不知疲倦的骏马,积极奔走,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医院在全省率先探索“医保定点”服务模式。他目光深远,深知唯有让精神卫生服务普惠大众,医院方能行稳致远。这一创新之举,如春风化雨,让众多患者及时得到救治,也为医院赢得赞誉,开启了蓬勃发展的新征程。
时光流转至2013年,康家第三代接过发展接力棒,康小明勇挑重担。他主导创办养老院,开创“以医助养”新范式。为确保模式顺利运行,他深入调研养老市场,反复打磨服务细节,从人员培训到流程设计,无不倾注心血。同年,医院党支部成立,身为书记的他,将党建与医院发展深度融合,组织党员学习交流、开展志愿服务,营造出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筑牢政治根基。
作为医院党支部书记,康小明始终将党建工作与医院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抓好支部自身建设,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医院的强势发展注入活力。
“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在医院,康小明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积极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了富有特色的党建品牌。
走进黄寨精神病医院办公区,楼道两侧设置了党建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宣传板面,从中共一大到二十大的精神,从延安精神到抗疫精神,为职工提供多元化学习宣讲。该院还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党员带头攻坚克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康小明将清廉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针对医院药品采购、设备引进、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制定详细的监督流程和管理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加强监督执纪,强化廉洁教育、医德医风建设,定期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多年来,医院未发生一起违规违纪事件,为医院健康发展筑牢了廉洁防线。
在医院创建“二级甲等”与“民营医院三A等级”的紧要关头,康小明如同一颗定海神针,冲锋在前。他带领全院职工,以评审标准为纲,逐条剖析、逐项整改,像技艺精湛的工匠雕琢艺术品般,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质量。无数个日夜,医院里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坚守岗位,协调各方难题,用坚毅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他的引领下,医院顺利通过评审,实现跨越式飞跃。
时光来到2025年,医院成为山西省民营医院发展协会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这背后是康小明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他积极奔走,推动医院与行业深度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让医院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如日中天。同时,他目光长远,重视人才培养,鼓励年轻医护人员投身学术研究与交流,为医院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从创业初期的艰难跋涉到如今的辉煌成就,康小明与医院同频共振。他用二十八年的坚守与付出,诠释医者初心与使命,为医院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此次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是对他过往功绩的崇高礼赞,更是激励他继续奋进的号角。在他的带领下,太原市黄寨精神病医院正以昂扬之姿,向着更高目标奋勇迈进,续写守护精神健康的壮丽诗篇。
医保的开通,让医院床位从49张扩展到300张,但康小明没停步。他发现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复发率高,便在2013年主导创办弘峰养老院,首创“以医助养”模式。为了设计出适合精神障碍老人的康复流程,他连续三个月住在养老院,和护工一起给老人喂饭、擦身,最终制定出包含23项细节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
“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是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要提升医院高质量发展水平,人才是关键,学科建设是基础,团队管理是重点。”康小明是一名扎根医疗战线多年的实践者和开拓者,他深知只有医院的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为更多患者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黄寨精神病医院主要开展各类精神疾病、心理行为问题、睡眠障碍等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该院在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的同时,针对住院患者特点,汇聚省内优秀医疗资源,致力探索“中西医结合诊疗”“多学科联合会诊”“突出康复管理体系”的诊疗理念和新模式,百姓的价格,专家的服务,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赞誉和社会的认可。
在医院,康小明还带领团队开展各种患者康复活动,包括图书阅览、书法、绘画、手工制作、下象棋、打乒乓球等,促进患者认识自我价值,发现生活乐趣,增强患者交际能力,还让患者能积极地适应和融入生活环境,促进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他高度重视医患沟通工作。不仅为医护人员订阅书籍,还积极邀请专家来院授课,全面提高了医护人员与病患的沟通能力。医院常态化开展“三好一满意”、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等活动;举办以“真诚微笑、温暖你我、优质服务、争当先锋”为主题的“服务之星”评选等,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持续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公众认知、基础教育、社会心理、患者救治、社区康复、服务管理、救助保障等全流程,加大工作力度。站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起点,我们深知未来任重而道远。”康小明说。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医院的红砖墙上,康小明又开始了夜间查房。走廊里,他的脚步声与值班护士的交谈声交织,像一首永不落幕的进行曲。这曲调里,有劳模精神的星火传承,有医者仁心的生生不息,更有一个时代对“守护心灵”最温暖的回应。
在2025年的春天里,康小明与他的团队,正以劳模之名,继续书写着属于精神卫生事业的“春天故事”。
(网易山西 张敏 助编 董文玉 刘静文)